在智慧農業中,借助激光雷達等物聯網傳感器技術,可以識別昆蟲,而機器人則借助計算機視覺來除草。采用智慧農業技術的目的是提高工人工作效率,而非淘汰他們。同樣的,在建筑領域,使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初創企業也有類似的目標。
在建筑行業,開發商和總承包商總是希望盡可能通過采用物聯網(IOT)解決方案,來降低成本、加快建設速度,同時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勞動力資源。
以色列公司Oren,是一家專門為建筑工地提供現場數據收集技術的初創公司。該公司CEO Meirav Oren說,建筑業人士希望把建筑變成一個可更好理解和優化的有組織的過程。最近,該公司便提出通過使用安裝在起重機上的傳感器包裝設備,來跟蹤現場的材料流動,從而使建筑工作更像一個典型的制造過程,進而多功能自然設備還監控環境因素,例如風速,以確保起重機不會發生過載事故。
位于紐約的Pillar Technologies公司另一家建筑技術初創公司,該公司旨在減少現場環境對工人安全和施工進度的影響。 據了解,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傳感器,能夠測量包括溫度、濕度、一氧化碳和顆粒物在內的多達八種環境指標數據。然后,該公司利用收集到的傳感器數據,來評估現場正在發生的情況,并對延遲做出預測。例如空氣是否過于潮濕,無法正確干燥房屋等。 Pillar公司為施工現場設計的無線傳感器設備,該公司CEO Alex Schwarzkopf希望有一天Pillar的設備將使用數據來監控施工進度,然后提前通知總承包商水管工落后。這樣,承包商可以重新安排干墻組的時間,從而幫助管道工更快地工作。
總的來說,物聯網(IOT)和其他新興技術可以提高建筑業的生產力、安全性以及降低成本。目前,在建筑施工領域,物聯網傳感器技術實現的四個創新主要包括機器控制、施工現場監、車隊管理以及可穿戴設備應用。
延伸閱讀:新型傳感器設備有效控制地鐵施工中的超灌過渡
近來,在天津地鐵4號線南段工程土建施工過程中,最新采用了一款灌注樁防超灌智能提醒儀。該設備借助可高效地解決地基工程中灌注樁澆灌時普遍存在的超灌過度和出樁不齊造成的混泥土浪費、施工效率低下、與土方開挖單位扯皮、影響工程進度引起處罰等問題。據了解,該設備集成了電學、力學等多重傳感器方案,能夠檢測周圍環境中的水泥漿質量和骨料密實程度,以此來區分混凝土和泥漿。據了解,該設備在現場使用時,黃燈間歇性閃爍并伴隨持續蜂鳴,告知工人沉渣混合著泥漿到達傳感器位置,提醒現場的施工人員放緩澆灌,片刻后設備綠燈常亮,蜂鳴器持續蜂鳴,表示純凈的混凝土液面已到達傳感器位置,現場便會停止澆灌,從而有效避免廢料處理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實現了節能環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