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傳感器,大家并不陌生。傳感器就像我們的眼睛、鼻子、耳朵,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智能時代的發展從,傳感器的作用越來越大。
自傳感器誕生以來,它幫助人類將曾經不可知、難判斷的信息變成易獲取、更精準的數據,傳感器已經成為數字化社會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已滲透到諸如工業生產、海洋探測、環境保護、資源調查、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護等極其廣泛的領域。
隨著經濟環境的持續好轉,市場對傳感器的需求不斷增多,2017年全球傳感器行業市場規模增長至1955億美元,2018年突破2000億美元,調研機構預估,隨著物聯網、智慧城市、5G等多種項目推進,未來5年全球傳感器市場將保持8%左右的速度增長,市場規模將會超過3000億美元。
近年來,在政策和市場需求雙重推動下,我國傳感器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但是我國傳感器企業整體素質參差不齊,小型企業占比近70%,產品以低端為主,高端產品自給率不足,發展落后于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從工藝提升到工程迭代,國產高端傳感器的進階之路仍任重道遠。
12月12日,為聚焦解決工業基礎產品和工藝應用難題,工信部發布了《2019年工業強基重點產品、工藝“一條龍”應用計劃示范企業和示范項目公示》。傳感器是其中的重點之一,傳感器“一條龍”應用計劃也首當其沖。
傳感器“一條龍”應用計劃瞄準機械、文物保護、流程工業、汽車、智能終端、環保等領域應用,立足光敏、磁敏、氣敏、力敏等主要傳感器制造工藝,兼顧MEMS等技術,鎖定壓力傳感器、氣體傳感器、溫濕度傳感器、磁阻傳感器、光電傳感器、通用位置傳感器、聲傳感器、顆粒物傳感器等,以產業鏈上下游供需能力為基礎,應用為導向,針對關鍵環節重點基礎產品、工藝,推動相關重點項目建設和技術突破,形成上下游產業對接的“一條龍”應用示范鏈條,按照“以我為主,兼收并蓄”的原則,推進產學研用世界化協同創新,深化產業鏈協作。
近年來,物聯網、工業4.0、智能機器人、智慧城市、車聯網、無人機、VR/AR虛擬現實、自動駕駛、5G萬物互聯等各種火爆的概念項目都離不開傳感器的支持?梢灶A測,后續工信部將出臺重磅扶植政策,市場、技術和政策三大因素將驅動傳感器產業快速發展。
為搶占傳感器產業發展機遇,12月24日,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啟動會暨重點項目簽約儀式在嘉定工業區舉行。規劃提出,到2025年,嘉定以智能傳感器芯片為核心的智能硬件相關產業產值將突破千億元,并成為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的傳感器及智能硬件產業高地。
作為信息采集的入口,傳感器是是物聯網、智能工業、智能設備、無人駕駛等的“心臟”。業內人士表示,現有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我國下一個發展大機遇,傳感器就是升級的抓手和基礎,行業有望進一步打開上升空間,國內相關企業的市場占有率有望進一步得到提升。